生活好了,我家的低保也不再需要了."杜玉江双侧股骨头坏死,拄着拐杖站了起来。
“村里正在研究这个。门口的三轮车是你的吗?”陈德忠接过话头。他是黑龙江省富裕县龙安桥镇小河洞村党支部书记。
“是的!去年我们织芦苇帘赚了一万多,医药费生活费我也能搞定。我买了一辆新手推车,拉芦苇杆,送芦苇窗帘。”刘春华冲了过去。
小芦苇帘编织着杜玉江家的好景。在扶余县,杜玉江和他的家人受益更多。2018年以来,依靠丰富的芦苇资源,当地大力发展芦苇编织产业,使3000多户农民平均年收入增加近5000元,其中980户为有登记证件的贫困户。
乌裕尔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西麓,向西流入扶余县,然后向南转向。下游滋养着扎龙河和乌裕尔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形成了数百万亩芦苇茂密的湿地沼泽。
小河东村位于乌裕尔河上。2017年,陈德忠从镇上被送到了村里。“村里有88户贫困家庭,178人,其中大多数是残疾人,缺乏劳动能力。虽然所有人都已脱贫,但还需要采取后续措施来巩固减贫成果。”
县城规划了很久,看了看小河洞村的两万两千亩芦苇塘。陈德忠跟随县、镇领导到山东考察,还购买了芦苇编织机,免费发放给农民。小河洞村成为该县两个试点村之一。
“当初我要是不熟练,一天就织十片苇帘,钱太慢了。”刘春华说。
当陈德忠要求山东厂家前来指导时,他召集大家一起工作。“练了不到一个星期,一天就能打三十多块芦苇帘,村里当场用现金回购。”55岁的王玉芬正努力做繁重的工作,芦苇窗帘正合适。
“点击,点击……”没过多久,小河洞村里,针织机清脆的声音来了又去。